有一天,在公司中突然发现身边的同事很多都是92、93年的,而且他们也都工作了1、2年,残酷的现实告诉我,自己已经工作六年了,距离自己是公司最小的员工的时候也五年了。
好吧,我必须承认自己在职场中已经成为老大哥了,更让人悲催的是,最近刷朋友圈看到几个做产品的同行也在感慨自己老了,而且这也成为找工作时某些公司拒绝他们的理由。
以前总是听做技术的朋友感慨对年龄增长的担忧,年龄大了后,体力不行,恐怕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干了几年后考虑转型做产品或运营了,或许产品经理不必过于担忧,但年龄对产品经理确实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一、年龄大了,不适合做产品经理的原因
因为互联网通常被认为是年轻人的领域,虽然我看上去根本没有那么老,但简历一发出去,总会给对方一种年龄是不是过大的问题。相比于97年才算有的中国互联网,我想现在还是一个偏技术的状态,尤其做产品、策划的往往被承认的很少,估计要以后技术都不再是瓶颈后,才能凸显出产品或策划的价值。
1、无法理解用户的需求
年龄大了以后,心态也会相应的成熟,这是岁月带给每个人的改变。对于很多事情的好奇心会减弱,有些事情也不再有那么高的兴趣了,例如追星,即便有喜欢的明星,但在收入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为买一张演唱会的决策成本相比较年轻时反而更高,消费变得更理智。
如果是做一款娱乐类的追星产品,自己恐怕已经无法理解那些疯狂追星的少男少女们的心态。对于类似于Bilibili、节操精选这样的产品,也许你会觉得即便他们有需求,但却没有想到用户群那么大,受众也那么广。
为什么覆盖在视频上的弹幕已经无法使得视频正常观看,但却有那么多人喜欢?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玩美颜,拍照片的时候用各种贴纸?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如果是自己曾有的经历还好一些,但有一些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例如二次元,假如产品经理自己没有亲身经历,也无法追溯自己在曾经某个时间段的心态。
用户需求的理解程度跟产品本身也有关系,有难有易,有的产品需求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看作是用户爱美、炫耀的心态,但有些就不容易了。
以前人们常说年龄差三岁就有代沟,虽然这个说法不绝对,但还是有其道理的。如果你做的产品面向的用户年龄偏小,比如跟你相差15年,可能你对用户的一些习性和想法就不太容易想到,无法理解用户的一些行为(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如何挖掘产品设计开发的动机和用户需求》的相关介绍)。
倒不是说年龄大的产品经理就一定不能做那些好玩的产品,而且有些产品的用户需求,跟从业者的年龄没有直接关系,例如3、4线用户的特征,一线城市的产品经理可能都不太了解,大家都需要去调研。即便是有些用户行为你无法理解,但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弥补,最后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自己是否有兴趣,有动力去研究。
2、做产品的兴趣和热情在减少
说这一点基于的前提不仅是年龄大,还有就是工作经验久了,做过的产品类型多了,产品过程中会出现的很多问题你都能想得到,职业发展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倦怠。这也是因为两个客观因素:
第一是新技术的出现有一定的间隔周期,最开始大家都是做PC端的产品,现在普遍做移动端的产品,直到近两年VR和智能硬件开始火起来,才逐渐有招聘这方向的产品经理。
第二是很多公司的业务是相同的,可能你去别的公司做的产品跟之前的公司差不多,从公司的角度讲也喜欢招有同类产品经验的人。但对个人来讲就不太一样了,有的人会觉得这样没有挑战性和新鲜感。
除了产品之外,关于行业发展中的很多事也都了解、看透了,个人的很多理念也会不同。例如说你可能不相信产品为王这个观点,不相信只要产品做好就一定能成功,也不相信一个公司有资源就能做成一件事情,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不相信老板画的饼和口头承诺的股权或期权。
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更加成熟了,但作为产品经理也不再那么理想化。
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随着年龄增大,产品经理也该娶妻生子,来自家庭的压力会更大一些,生活中要处理的事情更多,这也使得有些产品经理缺乏工作热情,对物质的追求更加迫切,决定是否加入一家公司的关键点就是薪水的高低。
兴趣的减少也是一些产品经理工作几年后迷茫的一个原因(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产品经理为何必须要有一个兴趣爱好》的相关介绍)。
二、年龄大,做产品经理的优势
当然年龄大了,工作经验多了,也是有优势的。一个优势就是项目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两点结合起来造成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能否推进项目前进。
前者隐藏的是对技术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公司的开发实力对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量进行评估。有人会说这应该是技术总监做的事情,但是产品经理最好也要了解,特别是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产品经理要准确的根据开发进度对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后者,作为产品经理无处不在沟通,根据公司业务不同接触的人也不同,最基本的可能只需要沟通技术和领导,再延伸还要跟运营、市场、销售等部门的人沟通。跟别人能否很好的沟通除了专业素质外还考验一个人的情商,情商的好坏依赖一点点天赋,也需要后天不断的锻炼。一个人天赋不是很差的话,随着经验的丰富沟通能力是会逐渐提高的,成正比关系。
我最近在想一个做了三年的产品经理和一个做了五年的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在产品设计和文档撰写上可能真没有太大区别。之前同一家公司的一个工作两年的产品经理跟我说,他感触跟我很大的差别就是他推动不了项目,这也跟个人的职业经历有关,有些产品经理可能干了2、3年都没做过版本规划和数据分析的工作。
所以因为年龄被拒的产品经理也不必太悲观,如果一个公司需要从头到尾做一个项目而且时间还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富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就会很有优势。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年轻的产品经理,例如O2O产品,一些面向企业客户的管理系统,就需要逻辑思维特别强的,有经验的产品经理才好驾驭。
对于找工作来讲,并不是年龄越大越值钱。打个比方,一个三年的产品经理跟一个五年的产品经理比较,前者三年都在做电商,但后者做的的产品方向很杂,电商产品只做了一年半,如果两个人去同时应聘一个电商产品经理的职位,可能前者就要更有优势一些。
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需要既有经验积累又有创新精神,实际工作中产品经理更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出了技能,还需要有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最重要是能拼能抗,这些能力对于一些年轻的产品经理来说未必具备,所以,年纪大的产品经理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三、要把用户体验做好,很不简单
每次用什么产品,总觉得不就是几个按钮点来点去,几个页面切来切去吗?有什么难的。
用户体验的话,大家都差不多,都没啥区别,比着搞一搞就行了。
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看起来越简单、越自然的操作,就越需要更纠结、更慎重的考虑。
比如很多人用过聊天时会标注消息已被对方读到的功能后,就觉得自己想得比微信远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想到的别人没想到的,就是自己有理,而自己觉得应该没有,别人有了,也是自己有理,其实微信做这个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们的产品经理也不傻:
如果我们针对需求一个人去满足,你可能获取了这部分用户,但是得罪了另外一部分用户。有人就挺不喜欢把我的已读状态暴露给别人,你想这样的话,如果你的上级找你,你看了然后你又不回,就很麻烦。
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我们说人性是什么?给他撒谎的机会,说我没有看到。你看短信不太准确,我们经常会说,你那个短信丢了,我们没有看到,如果我们把人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为什么不做已送达的状态?因为我们觉得未来的系统是绝对可靠的,我们有这个信心,肯定会送达,除非他关机了,我们不会再专门做一个是不是已送达,只有不自信的系统才会做这样一个状态。
而且你每发一个消息还有个已送达或者发送中,那很丑陋的,多了一个东西在那里,所以这也是一种态度。
对于这种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其实这是考验产品经理水准的东西,因为我满足需求很容易,但是你怎么找到理由拒绝他,或者说找到什么方式实现它这个非常难(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如何撰写一份产品体验报告》的相关介绍)。
真是做产品经理时间越久,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比如很简单的可用性三个字,就有所谓的尼尔森十大原则:
1、状态可见原则
用户在网页上的任何操作,不论是单击、滚动还是按下键盘,页面应即时给出反馈。“即时”是指,页面响应时间小于用户能忍受的等待时间。
2、环境贴切原则
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语言。此外,还应该使用易懂和约定俗成的表达。
3、撤销重做原则
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
4、一致性原则
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5、防错原则
通过网页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6、易取原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可能减少用户回忆负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摆上台面。
7、灵活高效原则
中级用户的数量远高于初级和高级用户数,为大多数用户设计,不要低估,也不可轻视,保持灵活高效。
8、易扫原则
互联网用户浏览网页的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
9、容错原则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比如404。
10、人性化帮助原则
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无需提示;一次性提示;常驻提示;帮助文档。
故此,我现在真的不敢随便说“用户体验不就是那么回事”这样的话了!
点评:
做事不在年龄,年龄只是影响因素,决定因素在于思维能力和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观察能力是否敏锐。
所以,我比较倾向于的产品团队组合是富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和90后产品经理加在一起,这样在工作中碰到某些不解的用户行为,可以咨询一下年轻的产品经理,也起到一个互补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马海祥博客文章